7月31日,审计学院组织全体13名专职教师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研讨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三份重要文件资料,分别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关于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机制与保障的论述、高等教育“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解析,以及教育部长怀进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七讲)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演讲全文。通过学习,老师们结合自身课程与课程思政,就课程更新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学习心得。
老师们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在教学更新中,要将国家战略、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审计学》课程,不仅更换全新教材,更新大纲、教案等,还嵌入真实财务造假案例,新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的重要论述”微视频,将思政元素量化,实现价值、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同时,课程思政要与审计技术发展紧密相连,如将思政建设要求转化为审计数据伦理教学模块,在教学中探讨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伦理问题,守住审计独立性底线。
面对“十五五”规划指出的审计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课程内容需参照“闯的精神”重构框架,以培养懂审计管控的人才。教学要聚焦价值塑造与科技赋能,将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时事、数字技术融入课程。例如,在大数据、AI技术变革背景下,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伦理边界,强调人的核心判断力与社会责任。通过精选真实审计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感悟诚信、法治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实现“铸魂育人”。
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守正创新”,采用“问题中心”模式,围绕现实议题展开研讨。如《内部控制学》课程,结合国家政策强调制度建设战略意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教学、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联动“课程思政”资源,体现内部控制服务国家治理的宏观价值。
此外,课程思政要贯穿教学全过程,从“知识逻辑”转向“问题逻辑”,围绕重大现实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重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现实感与代入感。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为教学提供鲜活素材。以思政为引领,以专业为根基,创新审计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有担当、技术硬的审计人才,为“十五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次学习研讨活动为审计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明确了课程思政与教学更新的方向,为推动审计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审计学院郑唯
图/审计学院郑唯